□昨日央行公布了17日下发的《关于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记者获悉,其本意旨在强化流动性管理,稳定货币环境,而非收缩流动性。A股市场对这一消息有误读之嫌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昨日股市大跌是由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市场恐慌所致,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市场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市场不是缺钱的问题。”
同日,央行发布一封《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记者获悉,其本意旨在强化流动性管理,稳定货币环境,而非收缩流动性。这份公函下发时间是17日,而央行于24日选择公开,一方面,曾经也多次出现发函时间与公开时间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无疑是针对前期各种传闻,以正视听,向市场表明态度。
而A股市场却对这一消息有误读之嫌。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昨日股市大跌是由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市场恐慌所致,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市场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市场不是缺钱的问题。”
当前一个阶段,货币政策既不会大幅放松,也不会明显收紧,而是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重在调整货币信贷结构,激活存量支持实体经济。
资金价格问题存误读
24日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从高位继续回落,隔夜拆借利率大降200个基点,但是“钱荒”效应却似乎在资本市场扩散开,银行股大跌带动整个A股大幅下挫,上证综指跌5.3%,深证成指跌6.73%。
左晓蕾表示,昨日股市大跌由多方原因造成,其一,宏观经济下滑,其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接近尾声,其三,银行间利率飙升。三方面因素产生了叠加和集聚的效应,导致市场恐慌性情绪弥漫。但实则,对这三方面因素市场都反应过激,例如银行间利率飙升,是因为个别银行出现短期资金短缺,被市场炒作,个案问题扩散为市场整体问题,“资金的问题被放大了。”
市场有观点解读,央行24日公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函件加重了市场恐慌情绪。对此,左晓蕾指出,央行的目的是警告个别机构的不规范行为,稳定流动性预期,总体是为了金融、经济稳定,“某些声音错误地解读,释放给市场不正确的信号,误导了市场。”
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将逐渐缓解
央行在昨日公布的函件中,点名要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并提出四点要求。
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央行希望商业银行自身能够做好流动性管理,资金大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央行能够放水,为短期流动性紧张“买单”。
日前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时点和季节性波动是一种常态,但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管理未能高度重视,对流动性状况的预估不足,流动性管理措施不到位,加剧了流动性和利率的波动幅度。总的看,这是暂时现象,一些时点性因素会逐步消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是适度的,金融机构也没有出现支付问题,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预计将逐渐缓解。
货币政策料维持适中流动性
在函件中,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可以看出,央行意图很明显,即坚定地保持合理的货币总量,坚决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挤压资金“空转”余地,确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日高层释放出来的信息应该是货币政策既不会大幅放松,也不会明显收紧。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中的流动性水平有助于抑制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扩张较快的势头,为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只要商业银行的贷款是支持实体经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贷款投放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规模和进度比较稳健,如果由于资金调度问题带来暂时的支付清算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