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改革徐徐开幕,改革红利将逐渐浮出水面。股市将在一两个“小牛”之后再跑出一轮大牛市,这就是中国股市的“政策市效应“,大家拭目以待。
近期股市可谓“闻风而动”,只要听说有利好传闻,股市就会放量上攻,目前已突破沪综指2000点“魔咒”进入2100~2400点区间。从8月PMI触底反弹到近期各种改革传闻,股市的乐观情绪正在升温,两市合计成交量显著放大,但是会不会由此一路高歌跑出一轮大牛市呢?
人们说起牛市常有不同的定义,同样看A股市场,有人只看指数高低,有人还要看时间长短。若把持续时间低于半年的牛市称为“小牛市”,把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的牛市称为“大牛市”,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有两到三个大牛市:第一个是1999年5月19日到2001年6月14日,沪综指从1047点攀升到2245点;第二个是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沪综指从998点飙升到6124点;降低些标准把1990年12月19日到1993年2月16日算作大牛市,沪综指从96.05点开盘后上涨到1558点,只是中间有一次“牛熊蹦极”:1992年5月26日沪综指1429点在11月17日跌到386点,1993年2月16日蹦回1558点。
根据三次大牛市的结论,每一次大牛市都有很强的政策背景:第一次(1990.12~1993.02)是股市开盘加邓小平南巡;第二次(1999.05~2001.06)是朱镕基总理推动股市“帮国企脱困”;第三次(2005.06~2007.10)是温家宝总理批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如果由此推论,那么今天人们期待的就是第四个大牛市——李克强牛市!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开始,国家领袖越来越多地被描述为“经济学家”。英国的撒切尔,美国的里根,还有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安倍,所以中外媒体也在不断解读“克强经济学”。然而从股票市场的角度看,当一个新政策或新提法出现时,股市若波澜不惊,政策会很难令行禁止。反之,股市若风生水起,政策就可能立竿见影。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股市不仅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且还是经济改革的风向标。
先看“自贸区概念股”,这一板块在此轮行情中涨幅高达72.52%,上港集团在12个交易日10次涨停,累计涨幅高达159.6%。从改革决策者的思路看,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与当年邓小平力主开发深圳和开发浦东一样,都是由外及内,自下而上。在中国,自上而下改革如“踩着云雾撞山”,自下而上改革才能“摸着石头过河”。根据现在的方案,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就像当年的蛇口工业区一样,会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的桥头堡。
再看创业板,从十八大闭幕至今,沪综指只经历了3个月的小牛市就萎靡不振,2月下跌,6月再跌,而同期创业板指数却一路高歌,从600点之下上攻到近1300点!沪综指代表主板,主板上市公司中国企股占比70%以上,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95%以上,并集中于7个创新行业,这难道不是在暗示民营经济驱动创新的改革方向吗?
9月9日银行股暴涨,带动沪指上涨3.39%,创下9个月来最大的单日涨幅。坊间都在议论“优先股”政策,而我看真正的原因是房地产再融资即将开闸。开放再融资等于是为房地产松绑,可一举三得:第一是鼓励房地产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第二是化解地方债兑付危机;第三是让市场调节商品房的开发与融资。所以,这一举措的潜台词就是城市住宅的双轨制改革:市场主导商品房,政府经营保障房。
从自由贸易区板块、创业板市场和金融地产板块这三个案例的分析看,新一轮改革徐徐开幕,改革红利将逐渐浮出水面。股市将在一两个“小牛”之后再跑出一轮大牛市,这就是中国股市的“政策市效应“,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