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有望于三中全会后发布。业内人士表示,规划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能够覆盖大部分滴灌系统的初始投资,将大大推进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
节水灌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意味着未来生态建设步伐将提速。可以预期,在《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勾勒的生态建设制度雏形基础上,环境保护及土壤修复等新规有望出台,生态建设将获得完善的制度保障,随着资源税改革的深入推进及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换挡提速,培育和发展土壤修复、园林绿化等一系列“美丽中国”行业。
权威人士表示,根据《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全国每个省均可申报20个县作为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每个试点县给予1亿元补贴。据此测算,全国补贴总规模预计超过600多亿元。其中,滴灌管道铺设每亩补贴1000元,所有灌溉补贴金额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拨。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2010年节水灌溉设施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一般每亩补贴300元以内)的政策力度,新的节水灌溉补贴力度将能覆盖大部分滴灌系统初始投资,大大刺激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获悉,“十二五”期间,节水灌溉工程将在有效灌溉面积内推广渠道防渗控制、低压管道输水及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其中,在大中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缺水严重的北方特别是西部地区),主要是推进输配水渠道及管网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在农田水利重点县,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东北、西北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
经粗略测算,目前推广喷、微灌灌溉工程的投资金额平均每亩为1000到1500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1.5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有望拉动超过1500亿元市场投资。这对于从事节水灌溉管材设备生产商及工程商来说将是利好。
受益于节水灌溉政策加码,节水建设有望提速。根据水利部此前下发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05立方米以下,比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3立方米,比2010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8%;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矿井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年替代新鲜淡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生态建设跃进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在此背景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陆续推出,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与环境保护、土壤修复等相关新的发展规划和制度有望加快跟进。
中信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美丽中国”或是环境保护政策方向的转折点。它将自上而下推动“能源、资源和生态”保护政策,通过制度建设构建环境保护的坚实基础。可能的突破点是修订法律法规,提升立法质量;将资源环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理顺权力运行机制,增强地方权力的环保动力,发挥市场机制,深化资源品价格和税费改革等。
生态建设的财税支持有望加码。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国家将建立环保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通过《环保法》确定一定时期内环保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增长幅度,使其占GDP的比例达到2%-3%的范围,加大财政对环保的投入力度,促进生态补偿建设。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大对水价、电价、天然气和成品油等资源品价格进行改革,提升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
建设美丽中国相关产业非常广泛,包括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等众多领域的“泛节能环保”产业。泛节能环保产业基本面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全社会环保意识和政策落实将推动行业景气度快速上升且长期持续。
建设生态文明,除控制污染排放、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能源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是重要一环。国务院公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可见,循环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过去那种铺张浪费、一次性产品滥用的现象将逐渐得到改善。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想,既能调结构、稳增长,还能惠民生、奔小康,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凸显国家对相关行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