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专家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历史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被学界、市场一致解读为下一阶段改革纲领最大的亮点之一。
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逻辑也暗合了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专家认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目标不会动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健全法律及制度规则体系、举措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改革完善市场监管等内容将是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的题中之义。
市场决定性作用与发展资本市场关系
专家接受采访表示,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意味着更多、更好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其中,金融市场无疑是市场无形之手中最有力量的一只,而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便是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全会确定了未来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历史性地提出,则意味着我国将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更加关键的一步。
他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完善各个要素市场,而要素市场中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其核心,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
“公报虽未对资本市场作出具体表述,但其改革思路、精神和总体方向,决定了资本市场改革将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发挥。”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虚拟经济的发展始终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资本市场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革全局的重要抓手和推手,未来必将成为资源配置、产业整合首当其冲的重要平台。
对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突破口,吴晓求认为,未来各个要素市场都将深化市场化改革,比如设立上海自贸区就是非常重要的新探索。同时,将更深入地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其中的核心就在于使金融机构市场化,进一步推动资产证券化,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开放,而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阵地就在于发展资本市场。
专家还提出,金融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整体,当前混业经营、金融机构业务相互渗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针对金融体系整体改革,有关部门须在三中全会精神的统领下出台各个细分领域的顶层设计,并将具体改革路径与措施细化为一份纲领性的文件。
“三化”发展思路与公报精神一致
“细读公报的表述,可以看到我国资本市场近一个时期以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总方向,既与经济社会改革全局的基本精神和整体诉求高度吻合,也必将在未来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找到更多、更实的着力点。”董登新说,可以确定的是,在三中全会精神的统领下,“三化”仍将是我国资本市场未来改革发展的重心。
他分析认为,首先,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抓手,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在资源配置功能上花更多功夫,下更大力气。
其中至少包括三方面重要内容,一是进一步捋顺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更有利于市场之手发挥作用的制度规则,保证市场活力得以焕发;二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突出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这个市场首先应当是健全的,是层次体系分明、丰富的;三是进一步划清市场与行政监管的边界,淡化行政干预,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更强调市场自律和自我约束,同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提高失信成本。
其次,市场化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健全的法治市场,对资本市场而言就是要更加强调依法治市,用法律、规则管理,保证市场秩序和效率。法治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法制化与市场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维度,人治、以权代法必然导致市场运行扭曲,影响其正常功能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法制化是市场化的基础,市场化又是法制化的必然结果,两者既互为因果,也互相促进。
董登新认为,在未来的资本市场改革中,法制建设也必将是一个重要层面,其中既包括证券法、公司法等市场基本法律的修订,期货法等基础性法律的建立,也包括既有制度规则的完善、修改。同时,法制化也同样要求监管制度进一步改革,使监管部门更好回归监管本位,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等违法违规、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维护市场运行秩序。
再者,资本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也是经济改革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而国际化发展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良好落实,否则国际化发展的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实际上,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三者发展更多是交叉进行的,市场化与法制化达到更高的程度,才能促进国际化真正地、更好地放开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