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一轮国企整合正式破土。由上海国资委操刀,兰生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大股东兰生集团同东浩集团联合重组,上海新一轮国资整合的“第一单”花落兰生股份;此外,安徽国资也出现安徽江淮汽车(行情 股吧 买卖点)在国有股东未变前提下,引入外部股东建投投资,持股比率高达25%。
国企改革,正成为三中全会后相关国企上市公司又一次变革的新起点,甚至有机构直呼此次改革力度堪比二次股改。在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企分类管理等内容,都给资本市场充分的想象空间,而目前如上海、深圳、重庆、无锡、安徽及山东等地的国企改革的消息不断浮出水面。
地方国资整合潮起
兰生股份经过此次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全部兰生集团权益划转至东浩,重组后集团将改名为“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停牌一日后,昨日兰生股份涨停,收盘价18.70元按前复权计算,创下2007年以来新高。
据了解,兰生集团是1994年10月由上海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上海市国有授权经营公司,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上海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同成立于1994年的兰生集团相比,东浩集团在2011年9月由上海世博集团更名后成立。
尽管两大集团均有相当比重的贸易业务,不过,东浩集团业务范围还涵盖人力资源、会展、传播等等。集团之前负责建造了中国2010年世博会部分场馆的前期建设,运营管理及世博会后主题馆的后续利用。相关人士分析,由于两次合并的对象均为国企,两家企业的经验范围存在重合,并未实现引入民营资本等产权限制上的突破,加上此次合并事宜早在2011年就已经传出,依然是上海国资委对传统的整合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的思路的延续。
实际上,上海国企股成为此次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相关媒体称上海本地国企改革方案有望在下周出台。上海商业零售的益民集团(行情 股吧 买卖点)成为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11月以来已经上涨24.69%,大股东昝圣达截至三季度末早已悄然增持至3399万股(占总股本的3.87%)。部分券商乐观人士更是认为,上海本地消费类国企有望最先推行激励机制试点的投资机会。
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据其了解,上海、重庆、安徽、广州市国资最近都有动作,不少国资委表示在领会到中央精神后都在做规划,包括股权激励、提高分红等措施,国企改革有可能成为明年A股最大的一个主题机会。
江淮汽车(行情 专区)引入外部投资者后,江汽集团最新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7.97亿元增资到19.3亿元。其中,安徽省国资委持股由原来的78.21%下降到70.37%;安徽旺众投资有限公司退出;新引入了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实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两者分别持股25%、4.63%。
近期相关公司公告显示,安徽省省属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调整,按要求须综合(行情 专区)运用改制退出、产权转让、股权收购、合并重组、无偿划转、增资扩股、产权变更、提升级次、依法破产、清算注销、引进战投等手段,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管理层次扁平、股权比例合理、业务板块明显”的产权结构。
此次重组的大前提是,国企分类监管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对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领域或者关键领域,国资委将整合资源继续做大做强;不符合的则优化布局,逐步退出。从兰生股份、江淮汽车的股份变动来看,均为此前均有部署,且新股东也均为国有控股,分析人士认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部署下,此前时机成熟的个案将会加快部署。
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
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面临的背景是:当前国有经济布局行业过多,垄断行业改革缓慢,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等。
在《改革决定》的诸多提法中,国企分类监管成为重点,国企按照行业属性被分为三类,每一类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均有所不同。具体来看,第一类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的国有企业,如供水、供气、供电、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要加大国有资本投入;第二类是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如电网国有控股,但发电和售电环节或引入市场竞争;最后,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要按市场化的要求,鼓励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一般性竞争领域包括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行业。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是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允许实行员工持股。
此外,一向被诟病的严苛国企激励机制也有望放松,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不得超其薪酬40%的上限将考虑放宽。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从上述逻辑脉络出发,寻找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将会出现两个:一个是分类监管带来的资产重组及资产证券化,另一个是股权激励改善公司治理。从目前的几起资产重组的个案来看,还没有新政策下涉及的案例浮现。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从地方官员施政的角度来看,选择国企作为改革的议题之一,面临阻力可能较小;只要措施得当,效果也可能是立竿见影。地方官员有积极性推动地方国企改革,从三中全会结束到明年的两会期间可能是地方国企改革方案推出的高峰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