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愈发艰难用工压力增大未来预期不佳
实体企业“今年能守住摊就不错了”
岁末年初,《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东部某经济大省,深入走访了纺织、造船、钢铁、化工、建筑、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20多家实体企业,大部分企业反映盈利能力下降,“2013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受访的多位企业家表示,尽管对经济形势长期看好,但当前仍然面临盈利愈发艰难、用工压力增大及发展预期不佳等问题,迫切希望加大进一步改革的力度。
“毛利率不到2%,不如把钱存入余额宝”
“做实体钱越来越难赚了。”常州协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雪峰说,他的一个朋友做九阳豆浆机销售,去年一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但刨去物流、税收等各种成本,最后的毛利率不到2%。“将钱存入余额宝,手不动脚不动,挣得都比这多。”
记者走访发现,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去年一年中,有的企业实现了稳中有进,有的企业则是勉强维持、苦苦支撑,但无论发展状况如何,盈利能力不足是共性问题。
“活着不容易。”扬州建筑业龙头、江苏邗建集团监事会主席王杰峰在总结2013年企业的经营状况时表示,去年企业产值近120亿元,同比增长近10%,但盈利却只有1.5亿元,下属的几家企业中,利润率最高的在2%左右,有的甚至亏本运营。“虽然去年年初,我们对发展的困难早有准备,但真的没想到盈利会这么差。”王杰峰说。
邗建集团的状况具有代表性。作为国内500强企业、线缆行业领军企业,亨通集团2013年营业额有望达到260亿元,同比实现10%的增长,但利润额却与2012年基本持平。“增量不增效”,集团副总裁钱建林告诉记者,无论是同行,还是其他领域,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跌,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
“去年纺织行业异常艰难。”多年从事纺织行业、主要生产坯布的常州市龙腾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国兴表示,2013年企业产值7000多万元,去掉机器折旧和银行利息,基本没有盈利。2012年也很困难,但至少有几百万元的利润。
“2013年是我们企业20年来最困难的一年,难度系数是平常年份的至少1.5倍。”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义彪说,市场需求减少、业内低价竞争、管理成本增加,这些因素累积使得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去年企业产值创历史新高,达到18亿元,但利润率却只有正常年份的一半。
“既要涨工资留人,又要压缩用工量”
“企业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因为经营状况不好,去年上半年大约有10%的员工无薪休假。”徐州宏康物流总裁田海勇表示,新一年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需涨工资留住人才,一方面又要压缩整体用工量。
用工需求是企业经营状况与信心指数的重要指标。记者走访发现,在利润率持续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一些企业表示2014年面临较大的裁员压力,一些企业则表示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大规模招收新员工。
“以往大年初一很多纺织企业都有机器轰鸣声,现在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不少企业就已放假了。”多年从事纺织行业的俞国兴忧虑地表示,传统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对企业与地方政府来说,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企业如何转型、工人何去何从。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俞国兴就开始寻求新的行业转型发展,多方调研后最终选择了太阳能热电行业,经过近5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他告诉记者,一旦转型成功,原来纺织厂里的100多名老员工要么转岗到新企业,要么就通过买断补偿的方式提前退休。但很多同行目前自身都难保,工人权益很难保障。
盐城大丰市衫童玩具是一家传统纺织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海外。记者近日在生产车间看到,开工率明显不足。董事长李生祥表示,近几年来企业利润持续下滑,行业普遍困难,摆在企业面前的唯一出路是提高劳动效率、压缩用工需求。
钱建林介绍,近年来企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员工已达9800人。但随着企业不断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自动化转型,未来不可能有太多的招工需求。这一现状在业内具有普遍性,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2014年的就业压力会更大。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解决旧有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记者采访的企业中,也有一家企业表示将继续扩大用工量。从事轨道交通的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春中告诉记者,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而言,自动化操作肯定是方向,但问题是轨道交通行业有其特殊性,自动化难以实现,因此新的一年他们还要招收500名技术工。
“形势不乐观,守住摊子便是成功”
“谈不上好,也不太坏,形势不乐观,新一年能够保持住就很成功了。”盐城大丰市衫童玩具董事长李生祥说,2013年企业销售额有所下滑,今年主要是“守住摊子”。
记者调研了解到,对于来年经济形势,一些企业认为能够保住现有销售额和利润、减少下滑就是成功;一些企业认为将迎来发展“缓冲期”,但对未来何去何从并不清楚;一些发展尚可的企业则直接下调了预期。
“可能比去年好一些,但不乐观,今年做好继续艰苦奋斗的准备,投资方面也要适当控制。”钱建林说,他接触的企业家和银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比较明确,因此看好中长期发展,但2014年还是处于“阵痛期”,企业目前也是一边努力保住主营业务,一边寻找新的产业机遇。
与亨通集团的判断一样,位于宿迁的管桩生产企业固元集团董事长朱克平表示“要熬两年才能迎来比较好的机遇”。该企业原计划2013、2014年的销售额分别达5亿、10亿元,但事实上去年只实现了3亿元。企业为此不得不将今年调整为企业发展的“缓冲期”。
宏康物流总裁田海勇也表示不乐观:“从我们的业务变化来看,今年预计也只能上浮5%左右,但这个上浮的基数是前几年的50%。”
降低预期、调低速度成为不少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记者注意到,一些前两年发展形势不错的企业,也调低了预期。“增长目标从20%下调到10%左右。”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孔志达说,去年以来,下游企业回款变慢、订单增幅下降,企业也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车用电缆等需求增长产品的生产。
吴义彪表示,虽然企业的产品是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化工企业已被贴上“落后产业”的标签,因此再无跨越发展的可能。他现在最大的目标是,企业能够平稳发展下去。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蔡玉高、蒋芳、陈刚、叶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