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5月9日发布,资本市场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正式绘就。这份市场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广泛凝聚了市场共识,既是决策层的通盘部署,也反映了市场各方的改革期待。作为改革的总指导,既宏观又具体而微,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市场的深水区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新国九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
2004年老“国九条”出台适逢股市经历持续低迷、券商综治战役刚刚打响,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的定位、发展思路,对股权分置改革等政策举措的认知尚存较多争议,老“国九条”被视为资本市场正本清源、明确定位及发展思路,对关键环节改革“一锤定音”的高层决策部署。此后,市场发展的桎梏逐步打开,基础性制度建设快速推进,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作为制度改革红利照进现实,使投资者受到普惠。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基础日渐夯实,多层次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市场覆盖面、规模越居世界主要市场前列,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十年发展,决策层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改革促发展”的方法论,正是在这一方法论的作用下,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与改革并行,制约市场发展的枷锁逐一打开,各方对资本市场改革的认知由争论到统一,而后又在相当程度上达成了难得的理解与共识。
如今,资本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主战场、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标的生力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平台的定位,要实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判断,既体现在决策高层的顶层设计中,也已在更大范围内深入人心。
阅读新国九条后,不少专家及市场人士认为“并不超预期”,对此的另一番解读或许是,新国九条已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改革的预期本身。
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成就与问题并存,伴随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依旧待解。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主体不够成熟、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平衡、市场运行稳定性不足等,均是制约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资本市场要更好承担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担,必须下大力气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资本市场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最高纲领,新国九条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既宏观也具体而微,体现了“对症下药”的思路,瞄准了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市场体系的各个关键环节。
从文件内容看,它广泛涵盖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股市和债市、公募和私募、现货和期货、公司上市在市和退市的全部环节、投资者及监管部门,是对资本市场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同时,也对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完善债券品种在不同市场的交叉挂牌及自主转托管机制,明确私募发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研究金融机构交叉持牌、优化交易结算资金存管模式,统筹研究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等改革关键点予以明确。
上述具体改革措施,虽已或多或少落实于当前的资本市场改革实际,但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或重申,一方面说明这些改革措施的科学及有效性、通过改革对资本市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作用已得到认可;另一方面,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改革路径及措施,对在更大范围内统一认识、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市场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推进关键改革需要统筹协调更多层面,需要拔更多“钉子”、啃更多“硬骨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国九条为释放改革红利、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外部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新的改革蓝图已绘就,我国资本市场也已站上一个新的起点。过去十年,市场的发展壮大社会各界有目共睹,未来资本市场必将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市场广度与深度,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