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特约作者 张俊鸣
近期A股上有几件事情值得玩味,一是IPO重启在即,证监会[微博]已经明确表态,年内发行100家左右的新股,并且多次吹风,“支持未盈利的互联网及高新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还明确了“先到新三板挂牌一年再到创业板”。这和当下需要股市直接融资接棒银行、信托等间接融资的大势相吻合,也在注册制推进的进度范围内。在此情况下,上证指数2000点一线多次有“神秘力量”出手维稳。
为了融资而托市,这步明棋股市中人都看得出。与此同时,证监会在基金、保险资管系统大抓内幕交易,“捕鼠风暴”让诸多基金经理意兴阑珊,爆发出走潮。这步棋让人乍看之下有些不明白:要托市必须营造市场活跃气氛,让这群“老鼠”们卖力干活,怎么还大张旗鼓地“捕鼠”?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不会不懂吧?
笔者认为,这次“捕鼠风暴”,绝非仅仅是严打内幕交易这么简单,而是在于正本清源,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清路”。
2012年,当时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开始倡议养老金入市,并认为蓝筹股的估值很低,“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两年过去了,A股的指数点位更低,蓝筹股的估值更是低到惨不忍睹,可谓“具有极其罕见的投资价值”了。放眼全球,这么低的估值也是比较罕见的,但养老金入市却迟迟没有实质性动作,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口中的,“20年损失保守超千亿,按更高标准测算损失超万亿”。在长期通胀的大背景下,养老金沉淀必然如融化的冰块一样,购买力不断缩水。在合适的时机入市,成为鼓舞人心的“中流砥柱”,并引导社会资金为直接融资出工出力,养老金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
何谓“合适的时机”,从2007年调整到2014年,A股市场从6000点到2000点,从将近70倍的市盈率到不足10倍,无论是调整的时间、空间还是估值,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但是,养老金不是唐僧肉,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关乎不止一代人的未来,更是一次“超长线”投资,7年调整对普通股民来说也许已经够久,但对养老金来说并不算太长。
比时间更重要的是市场环境。在内幕交易横行,“老鼠满天飞”的情况下,把养老金交给这群精于内幕交易的“老鼠”们打点,岂不是羊入虎口?笔者认为,这场“捕鼠风暴”一则有效清洗害群之马,震慑未落网的“老鼠们”勿伸手;二则将市场压在一个平稳的较低位置,等待养老金入市之后从容建仓。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近期有消息称,广东省政府2年前将1000亿元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2年来累计投资收益接近百亿元。试点两年,养老金全面入市也将逐步铺开,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尽管短期之内难以大涨,但“托底保值”的动作相信也会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