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他生于解放前,父亲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代报人。他46岁转行经济,一份“1号提案”使风险投资事业在中国快速发展,他位高权重,却仍是无党派人士,年近60加入民建为之奔波整整11年,他是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是成思危。本期嘉宾: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本期话题:寻路经济前沿。
中国经济增速从“7时代”进入“6时代”,从高速增长变成中高速增长,而成思危认为不必对这种换档过于灰心,因为基数变大。在他看来,相比于增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挤掉水分,踏实增长。
成思危:有篇文章就是说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近10年大概保持平均7、8的增长率,2019年可能会高一点,但是2019年以后会逐步下降,到下一个10年就是6%到7%的增长率,所以说这个10年是“7时代”,下个10年将是“6时代”。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基数越高,你不可能永远是这么高的增长。另外,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增长,我们要挤掉经济的水分。正像李克强总理讲的,我们增长要保下限,通胀要控上限。我认为这10年增长的下限是7%,通胀的上限是4%,如果我们能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我想这10年的中国经济还是会稳定,健康平稳增长。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某某是中国版的巴菲特,某某是地方省市版的巴菲特,那么培养巴菲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土壤,中国会有自己的巴菲特吗?成思危的回答毫不避讳,一针见血。
成思危:反正我看10年、20年很难。巴菲特成长有各方面的历史条件。首先,你得有一个公正、法制的金融环境。第二,社会上要有一种谅解、容忍失败的精神。巴菲特也不是每一个投资都非常成功的,所以你要有一种容忍失败的精神。第三,要有一种正常的公司治理制度,对资金的管理人既有一定的制约,也有一定激励机制。这三点我们现在还不大具备,所以我说,中国要出巴菲特这样的人,恐怕还得10年到20年。
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成为新兴的经济力量,催生出P2P模式的野蛮生长。成思危认为,要做到两点:趋利和避害,既要警惕P2P存在的风险隐患,也要积极促进其健康发展。
成思危:P2P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前一段时间发展的很热,但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这里头主要问题是怎么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怎么样去控制风险的问题。有些P2P公司的CEO跑路了,这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损失,这是一个方面。但是从另一各方面来看,P2P确实有它的优点,因为这种众筹模式,一块钱都可以投资,可以众人拾柴火焰高,它确实有这样的优点。从监管角度来讲,不是说把它都关掉,而是怎么防止其中的道德风险,这可能是P2P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