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每天还来营业部转转。”在珠三角的一个二线城市,股龄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年纪”相差无几的张姨自嘲地笑了笑说,“好多老股民熬过了2008年,都没有熬过今年。要不是上半年买了几只医药股,销户的人里头恐怕就有我。”
谈起张姨,她开户的营业部的一位老员工说是“再熟悉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初踏入股市到现在,张姨就没有换过营业部,因为投资技术好,近20年来愣是从散户大厅逐渐登堂入室,最终进了大户室,加上爱同其他股民分享投资心得,在营业部里颇有人缘。该员工说:“市场好、人多的时候,大家中午收市时就端着盒饭、抱着报纸去张姨屋里边吃边高谈阔论。”
虽然是个案,但上半年“和股市做个了断”的人远远不止这一个。张姨所居住的城市制造业发达,大户室的同伴多数是当地开加工厂、代工厂的老板,对出口和经济形势极其敏感,也是最早嗅到宏观环境风吹草动的人。
上半年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恶化,直接波及当地企业。“他们一开始只是把股市里的钱搬出去缓解一下厂里的困难,但后来股市越炒越赔,特别是很多人爱炒消息、买小股票,结果创业板和ST股杀跌,亏了一半的大有人在,好多人心灰意冷干脆不做了。”张姨发现,最早销户的一拨人正是工厂主。“炒股十来年,他们一狠心都把户销了。他们劝我说,今年形势比2008年还差,也不会再有四万亿政策出来,很难看到前景。不说股市是实体经济晴雨表么?那就别熬了。每当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嘉宾谈论经济复苏、股市有行情时,真想让他们来珠三角看看这些小工厂的情况,看看现在大户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随后,一些股龄尚浅的投资者也陆续离开这个市场。营业部的人粗略统计,在销户的投资者中,最多的是在2007年大牛市中被拉进市场的股民。
虽然在大户室里孤军奋战,张姨依然每天去营业部看行情,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聊天。“炒了这么多年股,心脏早就很结实了。跟你实话实说,我还满着仓呢。”
“张姨是营业部里炒股很厉害的人。”边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她有一套自己的投资想法。虽然资金颇为雄厚且独占大户室,但张姨的投资历程是典型的“散户成长史”。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她也迷恋听消息、追庄家,踩过“地雷”,受过伤,几次关键顶底的切换才扭转了她的投资方式。
2008年初,张姨重仓杀入一只重组概念股,却遭遇长达近一年的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