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杨维波
一直以来,新股、再融资、大小限减持等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其中,源源不断且估值畸高的新股尤其受到投资者诟病。
本周,上证指数创出3年来的新低,追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正是800家待发行的企业排队等待IPO,就如同悬在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投资者始终不能掉以轻心。
据媒体报道,近期有券商人士提出了一种解决800家新股IPO这个大“堰塞湖”的方法,就是先将这些企业全部放到新三板上去交易,先挂牌两年,一些短期做业绩、缺乏诚信的企业将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也就难以IPO;而一些运作规范、持续经营良好的企业就会涌现出来,表现好的再转主板融资。
那么,这一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两原因导致难成行
新股上新三板挂牌的核心出发点是减少直接融资对主板市场的冲击。有分析认为,因为目前新三板公司首次挂牌是不融资的,如果这些企业去新三板挂牌,短期内可以消化这些巨量的融资需求。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方案难以成行。
一是与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功能不符合。西部证券(13.27,-0.01,-0.08%)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认为,这个方案有利有弊,“对主板是有好处的,相当于对主板发行制度的一个改革,提前在新三板挂牌可以让这些公司提前接受公众的监督而不是一次性的审批。”但如果这些企业全部上新三板,与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功能不符合,违背了新三板设立的初衷。
新三板市场设立主要是为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程晓明表示,“如果这些企业全部上新三板,会对新三板市场的定位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新三板市场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
单纯从政策方面考虑,多位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拟IPO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没有制度方面的障碍。不过,涉及的面比较大,目前来说还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二是这些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仍然会分流主板资金。
某投行人士表示,“如果这些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肯定要允许交易;其实就相当于这些企业上市了,必然会吸引很多资金参与投资,也会分流主板的资金。”
另一方面,今年10月1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将会在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据相关人士透露,管理层会尽快推出相关的配套规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交易制度的改革。
有业内人士透露,交易制度改革会循序渐进,个人投资者允许参与新三板投资,目前最低购买3万股的下限可能被取消,而做市商制度等推出时间可能会延后。随着交易制度的改革,新三板市场活跃度比目前会有较大的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因为无论从公司规模、利润考核、公司治理、市场竞争等方面,拟IPO企业整体上显然要比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实力更强;作为投资者肯定更愿意投资这些公司,因为他们是准上市公司,以后上市几率很大,投资价值也更大。若800家排队IPO企业全部去新三板挂牌,随着场外市场交易制度的改革,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新三板交易,未来可能引入做市商制度又会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届时,新三板市场对主板市场会有很大的资金分流。
“分流二级市场资金的问题可能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对于如上方案,市场人士认为。从操作上,
也有投行人士表示担忧。东
方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
经理沈伟对《每日经济
新闻》记者表示,“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行,新三板与主板市场目前是两套班子,两个体系,不同的人在做,个人感觉缺乏可操作性。”
“兴柜模式”或可借鉴
对于目前800家待发新股“堰塞湖”问题,除了将这些公司放到新三板市场以外,还有券商建言开辟新股预备板。事实上,有券商人士表示,其实中国台湾地区的“兴柜”市场或许可以借鉴。
对此做过专题研究的东吴证券(7.39,-0.03,-0.40%)报告显示,中国台湾地区的资本市场结构由证券交易所、柜台买卖市场和兴柜股票市场构成,前两者是公开发行并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而兴柜市场主要提供未上市(柜)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一个合法、安全、透明的交易市场,并将未上市(柜)股票纳入制度化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台湾地区市场目前实行所有拟上市(柜)公开发行公司强制登陆兴柜市场的制度,对拟申请上市(柜)的公司,强制要求先在兴柜市场挂牌满6个月,是上市或上柜公司的预备交易场所。挂牌期满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公司是否能够申请上市(柜)。
沈伟表示:“大陆地区的新三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目前是两个独立的市场,没有互通性;而台湾地区的兴柜市场,则是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前必经的步骤,它是具有连贯性的。”
某大型券商场外市场投行经理表示,兴柜市场其实类似于预披露市场,这样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都会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增加公司的透明性,有助于投资者熟悉公司,以便给公司合理的估值;对于企业来说,在兴柜市场挂牌也有利于公司及早熟悉相关信披规则,加速其规范化,对于试图造假上市的企业也会造成较大的压力,那些存在潜在风险的企业可能会知难而退。
目前沪深A股市场中,IPO企业虽然会预披露公司的相关信息,但由于没有挂牌交易,对于其内在价值不能通过公开市场的检验得到,而仅仅凭借询价得出,造成某些企业市盈率过高的现象,也会有一部分新股上市即遭遇业绩变脸的现象。通过在兴柜市场挂牌交易,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会有比较公平的考量,透过其价格发现功能,协助公司与承销商议定市场接受度较高的承销价格,避免定价过高的现象,也可以避免“地雷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相关规则,拟上市企业在强制进入兴柜市场交易时,需要2家以上的券商推荐。同时,公司还要提出一部分股份由券商认购。具体标准为:公司股本总数的3%以上,且不低于50万股,如果3%的股份数超过150万股,则至少应自行认购150万股;最后,各家推荐券商应各认购10万股以上。认购上限,不超过10%。业内人士表示,对主办券商而言,认购股票,可以享受上市后的资本利得,也有助于券商深入了解公司的价值。
对兴柜市场有研究的分析人士表示,兴柜市场可能“三赢”。对推荐券商来说,早期投资潜力公司,有助于其了解公司的真正价值,同时也把自己利益和公司捆绑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地雷”公司的出现。对于发行公司来说,其“预备板”的性质有助于公司知名度的提高,也使未上市公司有合法便利筹资场所。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拟投资公司有深入了解的机会,而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也会大大降低投资者参与以后新股发行的风险。
当然,目前而言,借鉴“兴柜”模式只是市场人士提出的一种想法,具体到A股市场,要解决新股扎堆问题还有许多途径,并非“全部放到新三板市场”这一种。